走马观花读圣经: 五。 预言的国度(1)

旧约圣经我们已经看过一大半了,接下来的是先知书。

在读先知书之前,俺先问一声:什么是先知?嘿嘿,很多人可能把先知和跳大神的大仙,或说预言的占卜士联想到一起,那就理解偏了。

让我们再回顾一下神是怎么实现他对亚伯拉罕的应许的吧,还记得吗?神的应许有几方面内容? — 子民,地土,祝福。

还记得啊。那好,神在带领他的子民以色列人离开埃及的时候,是他自己挨家挨户,走门串访,一个个拉出来的,还是在天上大吼一声,法老就吓得赶紧放人,以色列人都乖乖的跑出来了?都不是。

神是透过一个人,确切的说是透过两个人,把全部以色列人带出来的。这两个人就是摩西和他哥哥亚伦。如果您仔细读过《出埃及记》,一定还记得神呼召摩西的时候那段故事吧:摩西自己害怕,找借口说自己笨口拙舌,您看,摩西和神讨价还价的时候,象笨口拙舌的样子吗?不过,神还是没跟他计较,答应他可以带他哥哥亚伦一起去,作他的发言人。(出4:16, 7:1-2). 哎,这就是“先知”最好的定义,亚伦是摩西的“先知”,把摩西告诉亚伦的话传达给听众。

所以呀,圣经中的“先知”没有“大仙”或“占卜士”那么牛,他们自己从来不制造什么新闻或预言,而是老老实实的把他们从神那里领受到的话,原封不动的讲出去,他们即不是这些“话”的原始作者,也不能对这些话进行“来料加工”,否则他们就不配做先知了。

在新约圣经里,彼得对先知作了正确的评价:“第一要紧的,该知道经上所有的预言没有可随私意解说的,因为预言从来没有出于人意的,乃是人被圣灵感动,说出神的话来。”(彼后1:20-21)。所以很多先知,比如耶利米,经常这样开头:“耶和华的话临到我。。。。”。

知道了先知是什么角色,先知不过是神的传话筒,但是因为是给神传话的,所以说起话来,比大仙5的牛多了。您看过去传圣旨的太监都牛着呢,更何况是传“神旨”的先知呢。

先知的作用是强化神与人所立的圣约,有的光说不写,象以利亚和以利沙师徒二人,当君王违背神的旨意时,他们在便挺身而出,站在君王面前指责他们的恶行,并呼吁他们悔改, 但是他们自己没有留下笔录。最来劲的是看先知与巫师和大仙们斗法,《列王记上》18章后半部分,记载先知以利亚单枪匹马与亚哈王的450个“先知们”在迦密山对阵,比三国里的关云长单刀赴会精彩多了。结果谁赢了? 俺不说你也知道。

有的先知是用书写方式把神要他们说的话记下来的,这些记下来的就形成了圣经中的17卷先知书。先知书分为两组,大先知书和小先知书,哎,大小不是按他们的高矮胖瘦定的,也不是按信息的重要性定的,而是按书卷长短分的。

每一组先知书都包含两方面内容:审判和希望,这些全部是围绕神先前所立的圣约
展开的。先知一手指着神所立的约,一手指着历史发生的事件,反复提醒人们一件事:神是完全信实的,他的每一句话都必成就!如果整本旧约您啥都没看懂,但这一句话如果您记住了,就没白读旧约圣经。

神信实好不好?当然好哇!嘿嘿,也不一定,要看对什么人。对于那些遵守神法度的人,他必因着神的信实,承受所应许的祝福; 但是,对于那些悖逆神法则的人,他也必同样经历神的信实,承受违约带来的咒诅。 所以呀,在这位完全信实的神面前,信则灵,不信也灵,只是灵在不同的地方。要是明白这一点,您准备经历神的哪部分信实啊?

先知书里的有很大一部分内容在讲审判,比如《以赛亚书》1-39章,主要内容是审判犹大和列邦,当以色列人屁颠儿屁颠儿享受罪中之乐的日子,先知以赛亚发出预言:神的审判必速速临到。而在40-66章,当国民蔫不啦叽的在被掳中感到绝望之时,先知又向人指出安慰和盼望 – 当你们在管教中学到功课以后,神必成就他的应许,将你们带回故乡。。。。

同样,《耶利米书》也反复警戒以色列人,他们必因自己的悖逆,被外帮掳去,同时,也预言当时间满足以后,以色列的余民必重返家园。。。。

《耶利米哀歌》则是先知耶利米为耶路撒冷做的挽歌,揪着百姓的耳朵告诉他们:你们遭受今日之苦,一不是命中注定,二不是飞来横祸,完全是你们咎由自取。因为神早在你们老祖宗进入迦南地之前,就接着摩西和约书亚哭天唤地的把他们今后的生死祸福都陈明的一清二楚。你们和你们的祖宗就是偏偏不拣选生和福,专门拣死和祸,才招致今日的审判。 哎,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哇?

《以西结书》也是一样,分为两部分内容,以耶路撒冷的沦陷为分水岭。第一部分是宣告神的审判:耶路撒冷沦陷之前,神设立以西结为以色列的守望者,要他对在罪中沉沦的以色列人不断发出警戒,向他们宣告神的审判即将来临:

“人子啊,我立你作以色列家守望的人,所以你要听我口中的话,替我警戒他们。我何时向恶人说:你必要死,你若不警戒他,也不劝戒他,使他离开恶行,拯救他的性命,这恶人必死在罪孽之中,我却要向你讨他丧命的罪。倘若你警戒恶人,他仍不转离罪恶,也不离开恶行,他必死在罪孽之中,你却救自己脱离了罪。” (结3:17-19).

以西结书的第二部分是带来神的安慰:当以色列人被掳以后,先知把神救赎的盼望宣告给几乎绝望的以色列人。。。

看哪,今天神仍然设立守望者,不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就是所有已经蒙恩得救的人,他们象以西结一样,听从神口中的话,将警戒的话讲给一切在罪恶中的沉沦的人,将安慰和盼望告诉所有寻求拯救的人。这就是福音 – 是拯救的信息,同时也是审判的信息。。。

啊?您不想听这个是吗?行,俺不多说了,不过您到那个什么什么的时候可给俺做个见证啊,俺把该说的可都说了,是您自己不愿意听,可别说俺没告诉您, 要不然神向俺讨您丧命的罪, 俺可吃不消啊.

《但以理书》读起来很有意思,和以西结书一样,有很多在异象中观察到的记载,解释起来不太容易,俺一开始就给自己留后路了,这次旅游是游览(综览)不挖宝(解经),所以对于一些难解之处,咱绕着走。

但以理应该是一位资深政治家,三朝重臣。他通过自己在世上的官宦生涯,表述着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唯有神是“万王之主”,他是永远长存的活神。地上的国有兴衰交替,“神的国永不败坏,他的权柄永存无极”(但6:26), “他所定的是必然成就。”(11:36). 因此,任何阻挡他旨意的都必受到审判。

比如第二章讲道尼布甲尼撒做的梦,神用金头,银胸,铜腹,铁腿,泥脚的大像,启示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告诉尼布甲尼撒,他今日虽然强大,也他不过是神手中的器皿,为要完成神在永恒当中预定的旨意,事上任何一个王朝都象这金银铜铁泥一样,是一个过程,都有始有终,相互交替。唯有神的国(大石)存到永久,无人能够抵挡(但2:31-45)。 尼布甲尼撒不甘心只做一个“金头”,他要与神的权能抗衡,所以他造了一个金像,从头到脚都是金的 – 意思很明显:他不希望他自己的国被银胸铜腹等取代,他巴比伦帝国要存到永永远远。。。嘿嘿,结果哪?没多久,迦勒底帝国就被波斯帝国取代了,不但“金像”没有保全巴比伦,连那金脑袋都不能增大一点。。。

但以理书还有一段有意思的记载,在第5章。巴比伦王伯沙撒宴请群臣时,突然墙上出现指头写字。王以“国中位列第三”的职称悬赏寻找能读这字的人,结果但以理给读出来了。这段记载有意思之处在于:在早期的历史文献记载中,根本没有伯沙撒这个人! 您说要是没有个张三李四王五的,也算不了什么。可按圣经记载,伯沙撒是堂堂巴比伦大帝国最后一任大王,而历史记载巴比伦的最后一个王好象叫拿波尼度,对不上号。到底谁对呢? 当然了,圣经不是历史书,应该以历史书为准了,号称无所不记的百科全书在收录“伯沙撒”这一词条是,大言不惭的注明:“历史上查无此人,属圣经记载之误。” 感谢历代圣徒,没有因此而修改圣经,依然把这个“错误”留在圣经里,凭“信心”接受好象历史上真有此人一样。但是还是很难读懂这段圣经:为什么要“位列第三”? 第二归谁? 嘿嘿,别打人家王后的主意啊,王后在国际象棋里很牛,但实际上一般不参与政治。那第二是谁呢?没人知道。。。。

几千年都是这么读的,到了18世纪,出现一种叫做圣经考古学的游戏,一些埋在地下几千年的古迹被挖掘出来,很多只在圣经上有记载,在历史和地理上都不存在的地名和民族,比如亚伯拉罕的老家吾尔,赫人等。不巧的是,伯沙撒也出土了! 后来人们发现,伯沙撒原来是巴比伦王拿波尼度的儿子,拿波尼度不问国事,将治理国家的责任全部交给伯沙撒,伯沙撒实际上是摄政王,而名义上,国家还时他老爸的。这一发现,与圣经记载完全吻合,第二第三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百科全书很快再版一次,仍然以最权威的姿态收录着每一个词条。。。。

圣经一声不响的继续被人们阅读着,挑剔着,。。。。

您又做何感想呢?

嘿嘿,岔出去了,赶紧回来。剩下的几本先知书,也从不同角度预言着神的审判,以及审判当中所带来的拯救。。。。

尽管神借先知之口,三番五次责备以色列悖逆神的约,预言他们将要受到审判,但是他们仍不思悔改,继续在罪恶中沉沦,结果,犹大和以色列纷纷亡国,以色列人被掳到外帮之地,完完全全的被先知“说中”了。。。。

还有希望吗?当然有!

希望在哪里? 就在神的国度里。。。嘿嘿,绕了一大圈,又回到主题上来了。

发布评论